创新纵览|世界卫生日:健康起点,希望未来
编者按: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全球性健康宣传日,旨在提升公众健康认知、推动政策行动,持续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2025年以“健康起点,希望未来”(Healthy beginnings, hopeful futures)为主题,聚焦孕产安全核心议题,致力于降低可预防的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
如今,尽管全球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较高、不同地区之间的卫生不平等现象显著等。面对这些问题,世界卫生日通过全球倡议、政策讨论和社会行动,推动卫生体系优化与健康公平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期《创新纵览》聚焦公共卫生创新实践,梳理多个城市在医疗资源优化、健康服务升级等领域的突破性举措。通过案例揭示多元化解决方案如何有效提升卫生系统韧性、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并探讨构建多方协作机制以应对复杂健康挑战的现实路径。
(第六届广州奖专家推荐项目)
在中国,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居高(足月儿60%、早产儿80%),其中危重病例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高致死率并发症(死亡率50%-75%)。传统诊疗模式下,家长识别能力不足与医疗资源错配形成双重困境:基层存在误诊,三级医院却承接大量非重症病例。因此,对重症黄疸病例进行快速鉴别、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至关重要。
为此,广州建立了一个新生儿黄疸居家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互联网与卫生保健系统共享检测结果。家长可居家完成黄疸风险评估,检测数据实时同步至区域医疗云平台。系统创新建立三级响应机制:当指标超出安全阈值,自动触发社区医生上门复核、专科医院优先接诊的闭环管理。
通过智慧新生儿健康管理系统,母亲和家庭成员能够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预测家中婴儿黄疸的风险;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和三级医院儿科医生可通过系统访问全面的健康记录并实施快速转诊。这为早期识别和管理严重黄疸病例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智能筛查工具,优化了医疗资源的使用。
了解更多:https://www.guangzhouaward.org/a/3398.html
新冠疫情暴发后,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重庆市通过借鉴“非典”期间的经验,建立了“三级应急机制”,确保医疗废弃物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处置,并成功与武汉市开展合作,帮助解决其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在重庆市政府的援助下,武汉迅速建设了新冠肺炎医疗废弃物应急处置中心,有效处理来自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及其他区域的医疗废弃物,保障了医疗环境的安全。
重庆市落实“双百原则”,实现医院环境监管和废弃物100%收集处理,并在应急情况下启动临时处置设施;武汉市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作,快速建成日处置能力达60吨的处置中心,提升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年安全处置能力达到19,800吨。
这一合作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的医疗废弃物处理难题,也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应急医疗废弃物管理和卫生防控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了解更多:https://www.guangzhouaward.org/a/1332.html
普里市位于印度东海岸,面临严峻用水危机——全市超半数家庭缺乏自来水,现存供水系统普遍存在水质隐患,直接威胁20余万居民健康。为此,市政当局于2019年启动创新供水计划,通过建设直饮水管网系统,向所有家庭提供无需二次处理的优质饮用水。
“直饮水推广”项目由奥里萨邦政府牵头,优先覆盖贫困社区,减少受污染水源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同步减少居民购置净水设备的开支。实施初期因居民对水质信任度不足遇阻,为了改变民众的观念,普里市政府密集开展公共健康宣传活动,建立可视化水质监测平台实时公开重点区域的数据,组建妇女自助小组开展入户检测、水费收缴及问题反馈,形成社区共治机制。
了解更多:https://www.guangzhouaward.org/a/1423.html

波哥大医院学堂项目自2010年实施,旨在保障住院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权和健康权。该项目由市政厅资助,教育部与公共卫生部合作推动,建立了覆盖波哥大所有医院的教育网络,培训了具备教育、心理学和医学基础的教师。医院学堂不仅帮助孩子们弥补因病耽误的学业进度,还通过培养自主性、决策能力和社交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该项目创新地将教育与公共卫生相结合,强调在医疗过程中保障儿童的教育权益,避免因长期住院而与社会脱节。它在提供学业支持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干预,帮助儿童缓解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促进心理恢复。项目借鉴了拉丁美洲医院学堂网络的成功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公共卫生成效。
迄今为止,已有18,374名学生受益,覆盖波哥大20个区,降低了住院儿童的辍学率,确保患病儿童在治疗期间获得教育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公共卫生与教育融合的典范。
了解更多:https://www.guangzhouaward.org/a/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