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创新专家研讨会聚焦广州奖案例的多维应用
6月26日下午,国际城市创新专家研讨会在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召开,会议聚焦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案例的多维应用,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契机进行了深度交流。
广州奖国际顾问游建华(Nicholas You)首先介绍了广州奖的发展历史和运营现状。他指出,广州奖的设立初衷是了解城市如何以创新手段解决城市当下或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实施了什么新型政策或发展战略?采取了何种新型商业模式?使用了何种新型合作关系?
在谈到广州奖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接的可能时,游建华先生认为世界上很多成功的湾区建设,都是跨辖区治理的案例,尽管领域涵盖了很多,但是最终都是落在知识的分享上。湾区的建设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重视公私合作(特别是公共部门间的合作)、统一各地区战略规划、设计单一的绩效指标。从这个角度出发,广州奖未来要积极转型成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知识平台,重点在于“如何做”三个字。
广州奖国际顾问游建华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教授认为,广州奖是很好的对外交流互鉴窗口,未来广州奖的运营首先要聚焦学习,经过案例库的建设,将好的知识、经验也包括教训进行学习分享,从学习发展到共享的层面,最后才是由共享推进到供给侧层面的应用。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副会长王永平强调,对于广州奖项目来说,首先是要围绕广州“全球引领型城市”的发展定位去谋划好和推动;其次要有问题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广州奖的案例更具应用和推广价值;最后还是要以广州奖为平台,鼓励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市民热情,让更多广州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副会长王永平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认为广州奖实现了八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打破了组织壁垒,推动跨部门合作实质化;二是拓展了市民能力,完善公民参与;三是更好链接了城市精英,激活城市社会资本;四是实现了城市社区自上而下的力量输送,激发了社区的力量;五是盘活了公私合作资源,优化了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率;六是整合了大数据网络,变治理下的大数据为基于大数据的治理;七是创造了公共政策的推广和营销平台;八是深化了友好城市间的交往,活跃了民间外交的热潮。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
随后,广东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处调研员陈敏、广东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鼎曦、广州市规划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军、广州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毛建华、升龙集团助理总裁赖寿华、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晓亮等从品牌传播、城市空间拓展、公众互动、平台拓展、案例利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还有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城乡研究处主任左向宇、广州市国资国企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何灏海、南方财经控股公司投融资部副总监周哲宏等。
- Urban Innovation in China | Revitalizing Villages in the Cities While Retaining Their “Patch” Functions
- City Stories | Unley, Australia: Cohousing for aging well – Designing for aging in place
- In Focus| 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Building an Accessible World Together
- Urban Innovation in China | Digital Twin: Qingdao’s AI Governance Powered by 3D Real 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