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第五届广州奖技术委员会主席希尔维亚·克鲁斯:城市创新是兼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倡议
2021-02-26 11:46:41
人物简介:
希尔维亚·克鲁斯(Sylvia Croese),第五届广州奖技术委员会主席。南非开普敦大学非洲城市中心助理研究员,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城市社会学领域专家。
2021年2月3日,第五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初评结果发布会在广州顺利举行,隆重宣布第五届广州奖15个入围城市为:澳大利亚安利、奥地利维也纳、巴西圣若泽杜斯皮尼艾斯、中国重庆、丹麦丹麦首都大区、厄瓜多尔基多、印度奥里萨邦、印度伯翰普、印度尼西亚万隆、黎巴嫩丹尼区、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荷兰布雷达、塞内加尔圣路易斯、南非开普敦和美国洛杉矶。
《21世纪》:这是你第一次担任广州奖技术委员会的评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希尔维亚·克鲁斯:是的,这是我第一次成为广州奖技术委员会的成员,我很高兴能成为广州奖评选过程中的一员。有些成员在这方面的经验更丰富,向他们学习的过程十分有趣。我也从中学习到了他们的经验并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我很荣幸能作为较早一批看到这些参评案例的人,能够对这些城市的举措有更多的了解。
《21世纪》:在本届的广州奖评审中,有哪些案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希尔维亚·克鲁斯:在本届参评广州奖的案例中,我看到每一个案例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而我最乐于了解的是那些既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又能调动市民参与性的案例。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案例是巴西市政当局通过结合移动定位技术,来追踪生病或死亡动物的行动轨迹。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传播。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这十分贴合当下的时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并将其应用到世界各地。
塞内加尔也有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红树林案例,项目中既与市政府联手合作,同时也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来达成保护红树林的目的。因此,这一案例不仅着眼于环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还着力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增加公民的参与度,这两者结合就是我真正印象深刻的地方。
《21世纪》:由于不同的案例皆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社会背景,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创新性呢?
希尔维亚·克鲁斯:这确实是个难题,尤其是在我观察带有非洲背景的案例时就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非洲国家并不具备与世界其他地方相同水平的能力和资源,因为不同的非洲国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因此,许多我们判定为创新的举措也许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早已存在的实践。但在我看来,最具有创新性的案例是那些能够同时解决几个问题的创新举措,这像我刚刚所说的,能对当地的环境、社会、经济等层面同时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尽管看起来是已经存有的举措,但用了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我来说就是创新。
《21世纪》:从本次参评的第五届广州奖案例看,你认为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城市治理趋势?
希尔维亚·克鲁斯: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一样,这一届广州奖评选是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展开的。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城市能否针对突发危机进行调整和适应,这里不仅指新冠病毒,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危机。目前城市治理的趋势是展现面对危机时,城市的适应能力以及韧性。而那些在此层面表现优秀的城市也向我们证明: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和韧性十分重要。思考面对危机时城市该如何应对,并将其纳入长远的综合规划、方法和举措中,这些在当下有迫切的需要。
《21世纪》:这次新冠疫情暴露了现代城市有哪些弱点?案例中有哪些相应的创新举措来应对?
希尔维亚·克鲁斯:我认为,目前全球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不平等现象,城市中的不平等更是主要表现于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城市的不平等问题在新冠疫情面前暴露得一览无遗,它导致人们无法获得稳定的就业、基本健康保障以及公共服务。我记得印度奥里萨邦的案例中,该城市在应对危机时反应十分迅速,他们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公共项目去确保人们有一份安稳的工作。通过他们已有的社会保障系统,很快就缓和了对其他地方而言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个案例保证市民有工可做,并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在我看来,这十分重要。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例子是,在抗击疫情中,黎巴嫩案例中的本地化举措十分到位,细致到了邻里之间。令人赞叹的是,他们还调动了青少年,让他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城市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希尔维亚·克鲁斯:城市创新,是极其需要勇气的。因为你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你想改变现有的系统,十分需要勇气、远见和领导力。我认为,判定一项举措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尽可能地让人们参与进来,确保举措的包容性,并让人们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城市创新不仅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倡议,更是自下而上的。
《21世纪》:未来的理想城市会是什么样的?
希尔维亚·克鲁斯:在众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标11是着眼于使城市更具可持续性、更有韧性、更具包容性和安全性。对我而言,这些确实是一座理想城市的要素,所有这些要素都极为重要。但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些创新举措实现方式和效果,在世界城市与城市之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城市模型是存在的,但它在世界各地会呈现出不同的版本,并包含着对各自而言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希尔维亚·克鲁斯(Sylvia Croese),第五届广州奖技术委员会主席。南非开普敦大学非洲城市中心助理研究员,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城市社会学领域专家。
2021年2月3日,第五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初评结果发布会在广州顺利举行,隆重宣布第五届广州奖15个入围城市为:澳大利亚安利、奥地利维也纳、巴西圣若泽杜斯皮尼艾斯、中国重庆、丹麦丹麦首都大区、厄瓜多尔基多、印度奥里萨邦、印度伯翰普、印度尼西亚万隆、黎巴嫩丹尼区、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荷兰布雷达、塞内加尔圣路易斯、南非开普敦和美国洛杉矶。
去年12月,第五届广州奖技术委员会会议在线上召开,来自全球各大洲、代表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共同讨论在全球城市和地方政府中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并评选出城市发展中表现突出且具有借鉴意义的创新项目。在初次评选结束后,本届技术委员会主席希尔维亚·克鲁斯接受了广州奖办公室的专访,就第五届广州奖的参评案例、城市创新趋势、疫情下的城市治理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21世纪》:这是你第一次担任广州奖技术委员会的评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希尔维亚·克鲁斯:是的,这是我第一次成为广州奖技术委员会的成员,我很高兴能成为广州奖评选过程中的一员。有些成员在这方面的经验更丰富,向他们学习的过程十分有趣。我也从中学习到了他们的经验并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我很荣幸能作为较早一批看到这些参评案例的人,能够对这些城市的举措有更多的了解。
《21世纪》:在本届的广州奖评审中,有哪些案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希尔维亚·克鲁斯:在本届参评广州奖的案例中,我看到每一个案例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而我最乐于了解的是那些既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又能调动市民参与性的案例。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案例是巴西市政当局通过结合移动定位技术,来追踪生病或死亡动物的行动轨迹。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传播。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这十分贴合当下的时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并将其应用到世界各地。
塞内加尔也有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红树林案例,项目中既与市政府联手合作,同时也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来达成保护红树林的目的。因此,这一案例不仅着眼于环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还着力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增加公民的参与度,这两者结合就是我真正印象深刻的地方。
《21世纪》:由于不同的案例皆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社会背景,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创新性呢?
希尔维亚·克鲁斯:这确实是个难题,尤其是在我观察带有非洲背景的案例时就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非洲国家并不具备与世界其他地方相同水平的能力和资源,因为不同的非洲国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因此,许多我们判定为创新的举措也许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早已存在的实践。但在我看来,最具有创新性的案例是那些能够同时解决几个问题的创新举措,这像我刚刚所说的,能对当地的环境、社会、经济等层面同时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尽管看起来是已经存有的举措,但用了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我来说就是创新。
《21世纪》:从本次参评的第五届广州奖案例看,你认为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城市治理趋势?
希尔维亚·克鲁斯: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一样,这一届广州奖评选是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展开的。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城市能否针对突发危机进行调整和适应,这里不仅指新冠病毒,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危机。目前城市治理的趋势是展现面对危机时,城市的适应能力以及韧性。而那些在此层面表现优秀的城市也向我们证明: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和韧性十分重要。思考面对危机时城市该如何应对,并将其纳入长远的综合规划、方法和举措中,这些在当下有迫切的需要。
《21世纪》:这次新冠疫情暴露了现代城市有哪些弱点?案例中有哪些相应的创新举措来应对?
希尔维亚·克鲁斯:我认为,目前全球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不平等现象,城市中的不平等更是主要表现于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城市的不平等问题在新冠疫情面前暴露得一览无遗,它导致人们无法获得稳定的就业、基本健康保障以及公共服务。我记得印度奥里萨邦的案例中,该城市在应对危机时反应十分迅速,他们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公共项目去确保人们有一份安稳的工作。通过他们已有的社会保障系统,很快就缓和了对其他地方而言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个案例保证市民有工可做,并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在我看来,这十分重要。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例子是,在抗击疫情中,黎巴嫩案例中的本地化举措十分到位,细致到了邻里之间。令人赞叹的是,他们还调动了青少年,让他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城市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希尔维亚·克鲁斯:城市创新,是极其需要勇气的。因为你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你想改变现有的系统,十分需要勇气、远见和领导力。我认为,判定一项举措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尽可能地让人们参与进来,确保举措的包容性,并让人们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城市创新不仅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倡议,更是自下而上的。
《21世纪》:未来的理想城市会是什么样的?
希尔维亚·克鲁斯:在众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标11是着眼于使城市更具可持续性、更有韧性、更具包容性和安全性。对我而言,这些确实是一座理想城市的要素,所有这些要素都极为重要。但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些创新举措实现方式和效果,在世界城市与城市之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城市模型是存在的,但它在世界各地会呈现出不同的版本,并包含着对各自而言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 Urban Innovation in China | Revitalizing Villages in the Cities While Retaining Their “Patch” Functions
- City Stories | Unley, Australia: Cohousing for aging well – Designing for aging in place
- In Focus| 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Building an Accessible World Together
- Urban Innovation in China | Digital Twin: Qingdao’s AI Governance Powered by 3D Real 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