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胡宁

2016-12-31 21:53:07

以先祖智慧谋求和平

项目摘要 

哥伦比亚昆迪纳马卡省胡宁市在1994年至2004年期间,属于冲突地区,被非法武装团体占领。为避免被绑架、子女被征兵或者无辜丧命,许多居民被迫背井离乡;如今该区域在政府、军队和警察的维持和帮助下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政府可以保证无处安身的难民返回,并依靠祖先智慧,以低成本投入,采用环保材料,对废弃的房屋进行修缮,为他们提供体面的住房。

胡宁市政厅/地方政府发起了这一项目,以减少流民,培训弱势群体(单身母亲、年轻和成年的低收入农民),参与绿色建筑项目,为流离失所的民众建造住房。


项目背景

联合国“ONU”认为体面的住房是一项人权;哥伦比亚宪法,2012年第1537号法第51条规定应促进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住房;1997年的第400号法规定了抗震建设标准。

本实践的实施一方面是使流离失所的民众通过修缮和恢复旧居项目,回归家园;另一方面是培训合格的本地劳动力,通过当地政府的协助,重建房屋。主要是向弱势群体,如家庭中的女性,年轻和成年的贫苦农民,提供传统建筑技术的培训,参与房屋建设。

本项目惠及30个无家可归的家庭,参与的机构包括市政府、PWAIA基金以及接受培训的人员。

项目目标

为了鼓励大量因暴力背井离乡的民众回归家园,政府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为他们提供住房,并干预破旧房屋的修缮。

- 采取融合政策,吸引部分背井离乡的民众返回胡宁;为穷苦民众提供就业,进行住房干预。

- 提倡绿色建筑可持续性住房策略,应对气候变化。

- 围绕住房干预,激发出正面效应,创造和谐的景观,采用清洁技术,保留建筑文化遗产。


项目参与方及所需资源

哥伦比亚内政部作为和平进程的推动者以及冲突后政策的制定者,参与本实践,PUNAWAI基金协助进行培训,并为受干预家庭提供支持。当地政府提供财力、物力用于建造和修缮房屋,并支付劳工费用;另一方面,社区将提供劳动力。

实践所需的资源由国家提供支持,并制定了冲突后政策,地方政府将协助受害者,PUNAWAI基金在施工过程中对社区提供支持和协助。


项目创新

本实践为渐进式。绿色建筑早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建设家园。我们设法采用新技术和新的天然材料,回归绿色建筑,改进室内空间的设计及房屋的外观效果,形成与环境和谐的景观。

本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帮助暴力受害者实现回到家园,居住在绿色建筑中的梦想,我们没有相同或类似的过往经验可以借鉴。


本项目已通过当地政府的规划部门得以实施,该部门负责此类房屋的设计和实施。


实施困难及处理

实践的障碍在于缺少实施项目的资金。


实施效果及评估

期望的结果:使至少30个无家可归家庭回归家园,耕种土地—雇佣当地熟练劳工,采用清洁技术,建造城乡住房,打造本地区领先的建筑项目;改善难民的生活状况;鼓励全国采用这种可持续性模式,应对气候变化。

1.  胡宁市对流离失所者住房情况干预的数据库

2.  流离失所者迁移人口调查

3.   受干预家庭购买材料和聘请劳工的经济资源价值

4.  交付房屋的数量、以及受惠于本项目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保障的人口数量

市长办公厅通过规划部门负责履行这些指标,并通过实地拜访受干预住户和受惠家庭,核查标准以及方案内容。

该实践通过合适的项目减少流民,并产生附加价值,如提供就业岗位,构建以房屋外观为核心的经济动力结构,采用清洁技术,形成与环境和谐的景观,使胡宁成为地区先锋,保护当地的建筑文化遗产。

工作方法

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本地房屋建造的祖先智慧,结合新技术,达到抗震标准,尊重自然环境。

可供借鉴的经验

胡宁市在1994年至2004年期间,属于冲突地区,被武装恐怖组织(FARC)占领,导致大量民众被迫流离失所,当地的建筑遗产也遭到破坏。当地政府根据哥伦比亚的冲突后法律,通过和平进程实施这一综合性项目,鼓励流离失所的民众返回家园,考虑环保需求,为弱势群体(女性支撑的家庭、年轻和农村的贫苦农民)创造就业,改善难民的民生状况;鼓励暴力受害者回归,耕种大片土地,并采用环保的可持续性建筑模式,应对气候变化。

通过重建家园,修复社会关系,保护文化遗产,本实践为流离失所者提供体面的住处,在地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开创了一种低资金投入、尊重环境的新型房屋建设模式。此外,我们将发展可持续性旅游,构建环保的城乡建筑遗产,作为本项目的附加价值,这将有助于加快恢复民众的正常生活,改善民生,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