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携手元宇宙研究院发布“城市元宇宙”报告:让技术服务城市与居民的未来
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和数字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基础设施压力、气候韧性、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探索应对方案,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下称“研究会”) 联合英国元宇宙研究院(The Metaverse Institute, MI)发布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元宇宙”案例报告(Use Cases of People-Centered “Citiverse”)》 。报告提出 “城市元宇宙(Citiverse)” 愿景:以人为本,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数字工具,打造更加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城市未来。MI 是元宇宙、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专家团队,致力于推动技术在现实世界的积极应用。
近日,巴塞罗那时间协议机构(Barcelona Time Pact / Time Use Initiative)对报告主要编撰者之一、研究会执行主任游建华(Nicholas You)进行了专访。游建华在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治理与创新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曾在联合国人居署任高级政策与战略规划顾问,对80多个国家的1,000多位市政领导人进行培训。访谈围绕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化、社会公平与城市未来展开,展现了“城市元宇宙”理念在全球实践中的启示与思考。
缘起:对数字化未来的忧思
首先必须明确: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兴起并非全然利好。每一个关于新创意媒介或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令人振奋的承诺,背后都有着对失业、隐私丧失以及一个由机器主宰人类和社会结果的未来的合理担忧。
我与大家一样,对这些问题感到担心。变化的速度令人目眩,关乎我们的经济、自由以及生活方式,风险前所未有。对潜在陷阱视而不见是不负责任的。
然而,我同样认为,沉溺于反乌托邦的想象同样是不负责任的。我的回答基于一个核心信念:我们的未来轨迹并非注定。数字化转型取决于我们如何塑造它。如果我们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衡量进步的标准不是技术的复杂程度,而是它是否能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和更具人性化的世界,那么我们就能把这股强大的力量引向积极的方向。这并不是要逃离旧世界去建造一个新世界,而是利用新工具去修复我们所拥有的、并将交给下一代的世界。
1. 城市元宇宙的定义、基本原则与技术
“城市元宇宙”(Citiverse)是我们一些同时研究元宇宙和城市的人共同提出的概念。它由 “CITIzen”(公民)和 “metaVERSE”(元宇宙)组合而成。其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确保技术服务于公民需求、促进包容性并弥合数字鸿沟。其他原则还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它强调协作,并承认多方利益相关者在规划、设计和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支撑“城市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包括:
• 模拟、规划与设计: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分析;
• 互动与体验: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
• 数据与基础设施:物联网(IoT)、云计算、数据可视化;
• 透明与问责:区块链、数字孪生等。
数字孪生是一个潜在强大的工具,它能实现预测性城市规划,允许在决策前测试方案的影响。例如,莫斯科市长利用城市数字孪生来为公共政策和日常管理提供参考。伊斯坦布尔则在全球领先,利用数字孪生来评估建筑与基础设施在地震中的脆弱性,并将其作为实时灾害响应的管理工具。
2. “城市元宇宙”热潮及其对巴塞罗那的启示
“城市元宇宙”之所以获得越来越多关注,是因为它为解决被近期全球危机加剧的长期城市问题提供了新工具。这些问题包括快速城市化与移民带来的复杂挑战、基础设施压力以及气候变化等。新冠疫情暴露了许多在“常态”时期被掩盖的结构性弱点。要克服这些弱点,需要更有效的决策,这必须建立在更好的数据与趋势分析之上,并通过优化人力、技术与资金的使用来实现,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数字工具得到显著增强。数字工具还能让利益相关者和规划者先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决策的影响,再在现实中实施。
巴塞罗那在创新城市实践方面(例如超级计算能力、数字孪生项目)已有坚实基础,这使该市能够利用“城市元宇宙”,进一步强化其享誉世界的城市规划模式、减少机动车使用的创新方法,并拓展便捷的公共空间。
3. “城市元宇宙”可解决的城市挑战
“城市元宇宙”有助于应对广泛的城市挑战,包括:
• 交通与出行管理:模拟交通模式以减少拥堵,提高公共交通效率。
• 可持续性与韧性:模拟气候影响(如洪水、热浪、干旱等),优化能源与水资源使用。
• 公共服务提供:改善弱势群体获取教育、医疗和照护服务的可及性,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 包容性参与:通过虚拟市政厅、参与式预算等方式让市民共同设计城市空间。
• 旅游与文化保护:创建遗产地的数字副本,用于虚拟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元宇宙”的核心承诺是打破“信息孤岛”。交通、能源、住房等问题不再被割裂处理,而是被视作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来建模。这种互操作性让我们能统筹应对土地、水、能源、废弃物、出行与经济(生产与消费)、可及性、可负担性,以及健康与福祉等问题。我们目前还未完全达到这一点。
4. 实际案例研究:改善时间管理
“城市元宇宙”在时间管理上的作用,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操作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
操作层面
在东亚许多地区,数字订票、购票和支付已广泛应用于出租车、公交和火车,在新加坡甚至可以用于登机。在中国,数字工具被用于支持医疗诊断和分诊、远程治疗和药物配送。这些应用的设计目标都是节省时间,而人脸识别和用户友好的应用程序让排队和等待成为历史。
在中国咸宁,规划者利用数字工具改善学生上学通道:通过优化交通管理、建设儿童友好的安全步行道,以及基于儿童设计美化周边公共空间,使超过98%的孩子可以步行完成“最后一公里”上学,既为家长节省大量时间,又缓解交通拥堵,同时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
类似地,中国广州和韩国首尔等城市重新设计了公交系统,使学龄儿童可以安全乘车,老年人也能方便使用,从而避免了家长接送所造成的拥堵,并允许老年人按需呼叫公交。随着自动驾驶和低空经济的发展,时间管理的收益将更为显著。无人机配送、飞行出租车等都将极大改善出行与物流效率。
经济层面
在巴西圣保罗,新冠疫情期间许多人失业,被迫转向非正规经济,其中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就是街头小贩。面对海量的摊位申请,市政府开发了一款名为“Tô Legal(合法啦)”的手机应用,让人们可以在数小时内获得摊位许可证,而不是数天。更创新的是,该应用不仅提供可用摊位的位置,还能告知申请者同一条街上其他摊贩的经营类别。此后,该平台发展为一个“一站式服务”,涵盖金融知识培训、获取小额贷款以及其他能力建设服务。
社会层面
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关爱街区”(Care Blocks)代表了一种以照护为核心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旨在解决无偿照护劳动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对女性影响尤为严重)。该倡议将数字工具融入城市的社会和空间基础设施,基于数据提供分散化、可及的照护服务,帮助照护者克服“时间贫困”。
“关爱街区”的核心是一套数字平台,帮助照护者便捷地获取各类服务,包括教育项目、法律和心理咨询、健康支持与就业资源,无论是面对面还是远程。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可及性和灵活性,尤其惠及因照护责任而行动或时间受限的女性。
5. 在加泰罗尼亚/西班牙及其他城市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虽然我对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城市不够熟悉,但我的经验表明,地方情境很关键。同时,也有一些普遍成功要素:
• 法律与伦理框架: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尽可能使用开源平台,这对赢得和维持公众信任至关重要。
• 数字包容性:投资于数字扫盲项目和普惠技术,避免弱势群体被排除。
• 透明治理:建立明确的数据所有权、使用规则和公民同意机制。
• 公私合作:与科技企业和学术界合作,吸收专业知识,同时保持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公共控制。
• 试点项目:从小规模(如扩展区或格拉西亚等街区)开始试点,以测试成效和公众接受度。
6. 融入政治和决策过程
“城市元宇宙”能帮助治理从被动反应转向预测性和参与式模式。数据驱动的决策是城市治理的一大突破,使城市管理更能回应真实需求,更透明、更负责任。数字工具能让公共服务使用者即时反馈,并表达对未来服务的偏好。
此外,市民可以通过“城市元宇宙”参与规划与设计决策。这得益于数据可视化和方案模拟(例如数字孪生、沉浸式技术)的广泛应用。最后,将区块链引入土地和房地产交易、合同和采购环节,可以提升预算与财务的透明度,降低资金与时间成本,同时减少腐败。
7. 欧洲数字基础设施联盟(EDIC)的重要性
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 EDIC 的具体工作,因此不便评论细节,但其背后的原则极为重要。要让“城市元宇宙”良性发展,亟需这种跨国合作来制定共享标准,确保城市之间的互操作性,并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维护数据隐私等伦理原则。
8. “城市元宇宙”的未来演变及2050年的欧洲和其他城市
到2050年,甚至更早,人工智能、智能系统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使许多城市管理中的日常任务实现自动化。3D映射和数字孪生将支持预测性城市规划,使知情决策和公众参与超越现有的参与式工具。区块链将极大提升透明度、问责和包容性。智能与自动驾驶交通工具将让拥堵、停车难、噪音与空气污染成为历史。
这将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带来新可能:新能源汽车结合自动驾驶物流与出行,具备静音与零排放特性。城市建筑将不再需要“自我封闭”来抵御内燃机车辆(尤其是公交车、卡车等重型车辆)的噪音、污染与鸣笛。这将推动建筑设计的根本性变化,把自然与基于自然的方案更充分地融入建筑空间,并采用低能耗的暖通空调方式。
AR/VR 的普及将显著增强虚拟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无论在教育、医疗、康复还是娱乐领域。实时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精准资源调度将大幅改善灾害预防与应急响应能力。
更根本的变化是城市将从“智慧城市”走向“认知城市”。智慧可持续城市可被定义为由互联的社区、活动、服务、系统和人构成的体系,旨在提升生活质量并保护地球资源;而“认知城市”则是适应性强、富有创造力的学习型生态系统,能够动态应对变化的条件与需求,重塑人类与地球的健康。
“城市元宇宙”代表了一种变革性的城市管理路径,将技术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结合。对巴塞罗那等城市而言,它提供了通向更高效率、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道路。但成功取决于能否以深思熟虑的方式实施,确保以人为本,保障权利,不让任何一个人或地方被落下。欧洲与全球倡议——如 EDIC,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全球标准、规范与协议的工作——对协同塑造这一未来至关重要。
当然,变化不会同时在所有城市发生。不同城市会根据自身背景和优先事项进行试验。重要的是我们能彼此学习,并以交互、实时的方式分享经验。
关于元宇宙研究院
元宇宙研究院(The Metaverse Institute, MI)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成立于 2022 年,是一家独立的战略咨询机构,致力于推动元宇宙、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由元宇宙、数字孪生、智能城市等领域的领先专家和思想领袖组成,使命是支持构建以人为本、改善现实世界的元宇宙。MI 的服务涵盖战略规划、技术转型、教育培训、政策倡导和全球网络建设,同时参与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关于“如何构建包容性元宇宙”的全球调查,为全球数字治理标准制定提供专业支持。
-
City Stories | Foster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A lifeline for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In Focus | Innovative Education, Empowering Futures
-
City Stories | How Pakistan’s energy revolution can power affordable, reliable electricity for all
-
City Stories | How Pakistan’s energy revolution can power affordable, reliable electricity for all